咨询热线
0371-60932951
01
事件 回顾与分析
当地时间6月24日,韩国京畿道华城市Aricell电池厂发生严重火灾。截至25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事故已造成23人死亡,其中19名为中国公民。
据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部门负责人介绍,经分析现场监控视频等初步调查,当天发生严重火灾的锂电池厂内在起火时,锂电池冒出大量浓烟且快速燃烧。从冒出白色烟尘到剧烈燃烧,再到烟气充满整个作业空间,仅仅耗时15秒。事发后虽然现场员工尝试采用灭火器灭火,但没有抑制住火势发展。
据悉,事发楼里存放有3.5万多个锂电池成品。与其他材料相比,电池材料更加可燃,火势蔓延更快,令人来不及反应和逃脱。并且,由于锂电池自带氧化剂,起火后扑灭难度较大,且燃烧后持续剧烈释放热量。
02
事件 思考与警示
目前,事故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具体调查结果还有待官方通报,但储能行业的安全风险问题也再一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锂电池火灾发生时,电池燃烧后内部反应剧烈,燃烧猛烈,且存在爆炸风险,用水或泡沫等传统灭火方法很难作用到电池内部,在实际处理中难度较大,也就造成了现场扑救困难重重的现状。
随着锂电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近年来,韩国、德国、美国等地均发生过电池厂火灾事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事故的共同点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锂电池热失控后,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锂电池喷射出的高温颗粒,在局部空间会发生爆燃,导致起火初期经常伴有爆炸声响。
目前,电池状态监测和热失控预警系统主要是基于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电流、电压、内阻、内部压力和表面温度等都会出现明显变化这些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然而,这些参数在热失控初期变化较小,难以实现对热失控行为的早期预警。
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其内部会由于化学/电化学反应产生O2、H2、碳氧化合物(CO2、CO)、碳氢化合物(C2H4、CH4等)以及氟类气体(HF等)等特征气体,因此可以通过检测释放的气体组分和浓度对电池热失控行为进行监测和早期预警,从而提升电池安全性。
大量研究表明,在发生热失控前,电池运行的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变化及电池模组释放的气体种类、浓度大小等相关表征指标,可以成为开展锂电池储能电站安全预警的重要依据。从理论上讲,气体检测具备更精准、更灵活等性能优势,实现更强安全性、更高效运维。
03
事件 安全提醒
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在安全防治锂电池火灾方面,除了技术手段的预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主动掌握基本安全常识。
面对锂电池起火,我们应该怎么做?
1、立即断电:安全情况下,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阻止能量输入。
2、使用专用灭火器:首选水基灭火器或经过认证的锂电池专用灭火设备,通过冷却机制控制火势。
3、避免使用干粉或泡沫:除非紧急且无可替代,因为它们可能无法彻底降温,甚至引发复燃。
4、保持距离,避免爆炸:保持安全距离,谨防电池爆炸,等待专业消防人员到场。
锂电池热失控起火已经是新能源发展、储能安全、社会消防管理中绕不开的话题,锂电池的安全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锂电池的安全性将来会得到明显改善。
悲剧已然酿成,惟愿逝者安息,警钟长鸣!